首 页
科学性/合法性
专著教材
课程简介
教室课堂
大学选修
证书种类
NCCAOM
Coronavirus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奠基人>>学术成果

综合治疗腰肌劳损的机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8-07-31 丨 阅读次数: 1144

王勇,(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中医康复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目的:通过综合治疗腰肌劳损病人,来探讨该法治疗腰肌劳损的机理。方法:选择慢性腰肌劳损病人48例,进行针刀斜刺留针、拔罐、腰椎、骶髂关节整脊疗法治疗。结果:治愈30例,好转16例,无效2例。结论:综合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 腰肌劳损;综合治疗;机理
Mechanism Study of lumbar muscle strain combined therapy
Wang Yong
(Military No.252 Hospital TMC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Purpos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lumber muscle strain combined therapy by observing the treatments of this therapy to patients. Method: 48 cases of chronic lumber muscle strain were selected to be treated with needle knife, cupping and Lumbar spine, sacroiliac joint whole spine therapy. Results: 30 cases were cured, 16 cases improved, 2 cases had no effectiveness. Conclusion: Lumber muscle strain combined therapy had significant effectiveness,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no toxicity & side effect.
Keywords:  lumber muscle strain, combined therapy,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269.854
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疾患之一,主要病变在腰背肌纤维,筋膜等软组织。我院自2007∽2009年采用综合治疗腰肌劳损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8岁;发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0a;其中腰部有外伤史29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5例,腰椎棘旁明显压痛18例,伴下肢放射性疼痛32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7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骨与关节运动损伤》中关于《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拟定[1]:(1)腰背部酸痛胀麻,叩打或按摩后疼痛减轻;(2)肌痉挛和脊柱前屈痛,腰背部肌肉触诊可因紧张而出现收缩或痉挛,触摸时有硬结物;(3)局部压痛明显,可向周围和下肢放射,部分病例在腰3横突有明显压痛;(4)封闭治疗后若疼痛消失,此时可高度怀疑为本症,再通过X线摄片或检查而确诊。
1.3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于床上,用手触摸紧张的骶棘肌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及腰髂肋肌肌腱端定点,一手持汉章4号或3号针刀,一手轻轻按推皮肤,一手持针刀斜刺肌腱附着点,若腰3横突有压痛,取腰2棘突下缘同一水平,距脊柱正中线约3.5cm处,采用相同方法用针刀斜刺至腰3横突骨面,留针10分钟;拔罐3分钟;消毒后针孔贴创可帖。腰部采用斜扳法;若双下肢不等长则采用骶骶关节复位法;扳腿使腰部后伸或斜扳腰部使小关节紊乱得以复位。5天一次,连续3次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正常,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好转:腰部症及体征明显好转,功能活动仍有些障碍者;无效:治疗前后状及体征无改善者。
2 结  果
全部病例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愈30例,占62.5%;好转16例,占33.3%;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为95.8%。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肌劳损主要是由于腰部软组织的累积性慢性损伤所致,早期有充血,水肿,炎性渗出,肌肉痉挛,局部新陈代谢降低;后期有组织增厚,肌肉组织萎缩,腰部肌腱及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功能活动受限,疼痛。大多为较长时间从事腰部固定于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立,弯腰)的劳动,或长期体力负担过重,或因治疗不当,失治、误治所造成。人体正常的肌肉,在收缩和舒张过程中,都在体内幅度不同的沿该肌肉上下滑动,并牵连着其他组织移动,许多肌群的各块肌肉在体内方向不同的滑动,才能使人体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当它因外力或静力损伤后,在它的某一点或某一部分发生粘连,或挛缩,或疤痕,肌肉和其它组织就不可能在体内自由伸缩、滑动,从而限制了软组织纵向的线的运动。慢性软组织损伤,粘连、挛缩、疤痕、堵塞这四大病理因素的存在,还限制了软组织的横向的面的运动及互相之间的交叉运动,同时还限制了血流和体液的正常流动,有的完全被堵塞,使血流和体液在局部相应部位断流;有的部分被堵塞,使体液和血流的流量减少、流速减慢,这就造成上流的血液和体液潴留和下流的血液和体液的不足[3]。
受伤后软组织在内部受到牵拉时,软组织表现为痉挛性挛缩,而自我保护制动,这样就限制了内部运动。软组织损伤变性造成的挛缩,同样也限制了内部运动[3]。
腧穴也称孔穴,即孔隙宛陷的所在。《素问。气穴论》说:“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经络“内属脏腑,外络支节”,而腧穴为经络上气之出入[4]。
经络的实质就是机体的生物电流通过组织及体液中的电介质,按容积导电形式投射皮肤表面,于是各器官就形成了自己在体表特定分布的电力线,即生物电的电轴线,这就是经络。这些不同的电轴线交点就是穴位[5]。
经络是电生理系统的“电”线路,只有用金属作成的针和针刀,才能起到调节(维修)电生理线路的作用,因为金属是导电体[6]。
腰1棘突下旁开1.5寸为三焦俞,旁开3寸为盲门;腰2棘突下旁开1.5寸为肾俞,旁开3寸为志室穴;腰3棘突下旁开1.5寸为气海俞穴;腰4棘突下旁开1.5寸为大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小肠俞;这些穴位归属膀胱经,而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我们采用针刀斜刺骶棘肌骶骨背面、骶髂韧带和髂嵴后份及腰髂肋肌等挛缩肌腱的附着点,无形中与针刺腧穴暗合。在留针10分钟内,针刀这个良好的导电体导通了该部的生物电系统,恢复了其正常的电生理线路,使受损的软组织周围的血液和体液流动起来,带走局部潴留的代谢产物,消除了病理产物,从而舒展了紧张挛缩的软组织。
拔罐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中医认为拔罐疗法通过对机体与器官的功能进行平衡调节和增强,能够起到疏通腑气,清热,润滑行气导滞,调理气血功能,由此可以产生镇痛作用。《灵枢》:“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而我们在针后拔火罐,可拔出分肉间之沫,祛除了致痛炎质,则使疼痛缓解。加之整脊手法,不但可舒筋通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失常,还有助于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小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及运动模式,保持和增加组织的伸展性,改善小关节活动范围,矫正小关节紊乱,消除关节功能障碍等;三者合用,更加有力地缓解肌肉紧张,消除致痛的病理产物,恢复腰椎的动态平衡,从而巩固了治疗效果,达到治愈腰肌劳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广.腰背部肌肉筋膜炎[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86-18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朱汉章.《针刀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8-149
4谢文志.《针灸探微》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7,64-65
5朱汉章.《针刀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6-187
6朱汉章.《针刀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