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奠基人>>学院介绍
生物电医学是从人体生物电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科学,是一个创新学科,由北京大学副教授、留英医学博士王玉玲创建。生物电医学有完善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在经典微观生物电--电生理学基础上,发现了人体的生物电循环系统,一个宏观的生物电体系;并提出了中医经络就是生物电的理论;将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创建了经络生物电疗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基层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宏观生物电循环系统有可能诠释传统中医理论,成为中医的创新发展,即新中医。生物电医学是绿色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不用针、不用药、不手术、无痛苦、无副作用。依据生物电医学理论建立的经络生物电共振治疗技术简单有效,能够快速消除亚健康,快速治疗疼痛等各种疾病和疑难杂症。
学院拥有一流的生物电医学专家团队,由王玉玲博士担任学院执行院长和学科带头人,并将亲自授课。王玉玲博士是生物电医学的奠基人,她1987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副教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生物电医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康医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一、学院设立背景
生物电技术是以生物电循环理论为基础,研究生物整体生物电产生、流动、以及与环境磁场关系的创新学科,是我国原创科学技术。生物电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以生物电循环和中医保健按摩理论为基础,借助电疗仪等设备对亚健康和患病人群进行理疗和保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因过度疲劳等导致的早死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亚健康问题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何阻击亚健康?更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所谓亚健康,是相对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的定义而言的,亚健康应该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人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中科院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并且这一阶层的早死现象正在加剧,25-59岁人群中,女性死亡率为10.4%,男性死亡率达16.5%。
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国民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同时,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00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专家警告说,如果继续不重视健康教育、有效遏止亚健康,将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更为沉重的负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晓铎指出,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人们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盛行,疾病防治意识淡薄;政府的重视仍然不够,在亚健康的诊断上还没有正式标准,在经费安排上严重不足;缺乏保障健康教育持续、规范开展的方法。所以,探讨应对措施已刻不容缓。
专家们认为,新兴的生物电医学技术在阻击亚健康方面大有可为。
2008年,一项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立项资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医药卫生研究中心负责实施的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状况变化不大,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调查显示:城市和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均保持在20%左右,近五年来,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看病率和住院率明显低于城市,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小病拖一拖,大病扛一扛,实在不行上药房”的现象。生物电医学技术是以症状为开始,治疗方法不打针、不吃药、不用刀,而是通过“生物电共振治疗仪”矫正人体生物电来治疗疾病,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找到技术出路。
生物电技术是留英医学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神康医用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玉玲博士创立的,她是生物电医学的奠基人。生物电技术是以生物电循环理论为基础,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细胞、器官、整体电流的产生以及人体内生物电与环境磁场相互转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研究生物电的产生、运行规律以及与环境磁场的关系,继而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保健和疾患治疗中。每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会产生电,这个电就是生物电。具体到人而言,人体分子生物电、细胞生物电、器官组织生物电在整体上无法分离,形成了整体性生物电在体内无端循环,形成了生物电循环系统。从人体生物电循环系统的角度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医学被称为生物电医学。其本质就是人体整体生物电变化就是症状的基础,生物电不变化,人体就没有症状。权威专家评价说,生物电医学理论创新和发展了传统中医理论,使中医理论物质化,有可能为中医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必将推动中医的科学化、物质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
王玉玲博士研发的生物电共振治疗仪对亚健康保健、颈肩腰腿疼、瘫痪、股骨头坏死等疑难杂症有突破性的疗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西苑医院的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验证,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突破点,受到亚健康人群和疾患病人的欢迎。未来的生物电医学研究将在三个领域展开,一是生物电基础研究,二是生物电产品研发,三是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生物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已在全国10多个省市设立了分支机构,急需一大批懂生物电理论基础知识,能运用生物电技术进行理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需求调查预测
生物电技术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健康保健方面可替代中医保健按摩,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据调查预计,10年内,在健康产业领域,全国每年需要生物电技术研究人才1000多人,技术服务市场预算按每1000人需要一名生物电技术人才,全国需要130万;在农业领域也需要13万生物电技术人才。随着生物电技术的发展,对生物电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是空前的。
就莱芜来说, 2010年4月22日,为普及推广生物电技术,加快培养生物电技术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神康医用科技有限公司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莱芜市辛庄镇联合启动了生物电技术农村医疗工程,并现场为疾患人员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使大家对生物电技术有了得充分认识,运用生物电技术进行治疗和保健的机构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每年将达200多人,市场需求非常巨大。这为我院设置生物电技术专业,培养生物电技术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空间。
三、毕业生就业前景
生物电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医保健与理疗行业,从事生物电理疗、中医保健按摩以及生物电治疗仪设备的维修维护等工作。这些方面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逐步提高,特别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保健行业正悄然进入人们的生活,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四、办学基础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占地2000亩,现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专任教师50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4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34人;现有固定资产5.5亿元,实验实习设备5600多万元,建有13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108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馆藏图书65万册,中外文杂志416种,能够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院先后开办了生物制药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2006年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经费120万元,2008年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团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相关专业办学经验。
五、师资队伍
生物电技术专业有专任教师11人,合作办学企业兼职教师4人,其中有生物电医学的奠基人王玉玲博士,另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9人,是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学队伍。
六、实践基地
校内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院在各系积极开展“五室”建设,即基础实验实训室、专业实验实训室、创新实验室、专业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
全国统一热线:4000090121;
售后服务和微信号码:15011375792